GTI第34次研讨会内容汇总!

 产业动态     |       2022/9/16 20:41:24
GTI第34次研讨会线上召开,来自NTT DOCOMO、KT、Rakuten Mobile、SoftBank、Telefonica、TIM、T-Mobile US、Turkcell、YTL等20余家运营商及4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的两百余位代表参加,针对5G产业发展的热点及关键问题展开研讨。

GTI秘书长黄宇红女士在开场致辞中总结分享了运营商在频谱、网络、终端、业务应用等方面重点关心的共性问题,为后续开展技术攻关与产业推进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呼吁产业持续发力,共同助力全球5G加速发展。

01
5G eMBB 工作组报告

5G eMBB工作组介绍,今年围绕演进技术、终端赋能、AN(Autonomous Network,自智网络)演进及降本增效四个关键方向规划工作,推动5G网络及终端发展。针对演进技术,R17新技术研究和商用引入策略分析在初期将重点关注降低成本功耗、解决现网痛点等方面,中长期将根据行业及智能化需求逐步引入其它新功能并完成相关测试;MBS(组播广播业务)将基于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共性内容+资源受限的业务特点,联合产业伙伴共同攻关组网优化和性能提升方案,探索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针对终端赋能,重点关注5G终端NS-IoT测试仪表验证的最新进展,以及5G终端R16/R17功耗新特性测试情况,持续优化及完善更多5G R16终端新功能。针对AN演进,近期将发布《GTI自智网络白皮书3.0》,更新自智网络最新行业进展与应用实践,分析自智网络面向高级自智目标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孪生、知识管理与MLOps(机器学习开发部署一体化)。针对降本增效,计划联合产业伙伴发布《5G网络低成本白皮书》,分享5G网络低成本覆盖方案与部署经验。面对5G在全球的加速商用和广泛部署,5G eMBB工作组将最大化挖掘5G价值潜力,助力5G规模应用进一步发展。

·技术演进

5G终端R17关键特性及需求

本次研讨会分享了5G终端R17的关键特性和新需求,介绍了5G RedCap的路标及应用场景,并给出了RedCap技术应用与低成本的建议;对MBS终端三层架构进行了剖析,呼吁终端、芯片、APP厂家等加速实现对于MBS功能的支持。同时介绍了R17载波聚合、终端PEI节电、UDC、高铁场景Multi-TRP及HSDN等关键技术的要求,致力促进产业各界加速支持5G终端新特性,提升终端在网络下的表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5G终端服务。

·业务演进

5G MBS业务场景及技术需求分析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介绍了视频直播、节目点播、公共服务、智能互联等生活常用领域下的各类应用场景,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各场景在时间、区域、内容方面的特点,采用广播方式与传统单播技术进行互补,优化由同时段下高密度人群和高并发引起的网络与用户体验问题。此外对未来元宇宙场景下全民生产、消费音视频内容,其对网络大上行、大下行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探讨,包括探索混合模式的优势以降低对上下行网络资源的冲击。中国移动咪咕会从内容的生产者、汇聚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与行业伙伴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北京工体,5G+助力实现数字与现实融合

中赫集团介绍,北京工人体育场保护性改造复建项目依托工体元宇宙GTVerse优质数字资源和私域流量,以地理位置服务LBS为核心基石,以数字底座、智能中台、全域数据、5G专网、混合云和多形态智能终端为核心要素,打造全球首个基于5G专网的新型B2C混合现实互联网社交平台,GTVerse将赋能北京工人体育场成为首家以“数字和实体融合体验消费”为核心竞争力的特大型城市公园综合体。作为全球首个基于5G专网的特大型“数实融合”元宇宙项目,面对工体元宇宙海量数字化业务与体验的需求,需要5G MBS在支撑基于地理位置的软容量、多形态智能终端接入、多频谱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

广播组播:面向5G的技术与市场演进

爱立信介绍了LTE广播业务市场的发展和演变情况、LTE广播和3GPP eMBMS发展的经验以及3GPP R17 5G NR关于组播、广播业务支持的新技术特性,并强调了NR组播、广播整体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性。终端芯片、中间件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端到端从终端厂商、APP服务器和客户端到网络设备商、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实际是整个端到端产业链的驱动者,推动产业链的成熟、端到端解决方案和业务的提供。回顾整个移动广播业务的发展历程,爱立信特别强调确保全球规模的生态系统的一致性对于市场的扩大和商业模式的健康至关重要,另外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营商现有资源,比如利用现有的NSA LTE开展多播广播业务并逐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实现端到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也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5G MBS的独特性及其机遇

中兴通讯回顾了蜂窝通信中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展历史、标准化脉络和趋势,从技术和市场需求角度总结了LTE时代广播组播的经验,并进一步分析了5G MBS的技术特征及其与LTE eMBMS的异同。5G MBS继承了传统的广播业务支持,重点对组播业务进行了标准化。其中,5G MBS组播业务引入了传统广播中缺乏的QoS支持,适配未来多样化的业务类型;按需空口组播的特性使运营商能够更加灵活、经济地分配空口资源;组播与传统单播网络的融合,使得运营商能够快速打通5G MBS的生态,实现网络承载IP组播业务的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拓展业务类型。

02
5G ENS 工作组报告

GTI 5G ENS工作组介绍了近期工作进展及后续工作重点。近期5G ENS工作组聚焦行业物联网感知、连接、算力三大方向,重点开展了蜂窝无源物联网及无源物联标签感知、5G确定性通信、现场级边缘计算三大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在蜂窝无源物联网及无源物联标签感知方面,参与3GPP R19蜂窝无源物联网应用场景及需求研究,明确蜂窝无源物联网是赋能海量物品标识感知、远距离数据传输,实现感知与通信能力融合的潜在底层关键技术,同时提出无源物联标签感知的多样能量获取、高效能量管理、多传感器集成三大技术演进方向。5G确定性通信方面,提出三阶段确定性保障方案,包括事前保障设备可用性、事中保障通信确定性、事后保障问题可追溯。现场级边缘计算方面,完成基于网关的PCB在线质检技术验证,可将检测时间从20s缩短至6s,并将误报率从5%降低到0.04%。后续,5G ENS将聚焦行业需求及解决方案、研究5G+现场网/5G专网/行业网络演进等关键技术、探索现场级网关、云网融合基站等产品,计划发布《5G+现场v2.0》、《企业网数字孪生分级》等3份白皮书,为行业提供端到端的行业网络解决方案,并与合作伙伴携手推进5G行业应用融合创新。

·行业需求与架构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行业业务演进对感知、连接、算力有了更明确和深入的需求。为加深产业对5G及行业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业务机理和技术需求的理解,5G-ACIA、明珞分别介绍了《工业5G发展现状及趋势》、《工业中的5G应用》。

工业5G发展现状及趋势

为推动ICT与OT技术融合,加速5G技术在行业领域应用落地,5G-ACIA从OT视角介绍了5G专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行业关注的核心技术能力。放眼全球,5G专网还未在行业领域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面向行业的URLLC、TSN等标准从3GPP R16/R17开始研究,目前部分特性还处于标准制定和技术验证阶段;二是行业需求碎片化,打磨运营及商业模式需要耐心和时间;三是ICT和OT的融合及生态系统发展需要从零开始。目前,面向行业核心需求,行业最关心的是面向生产管理的5G+TSN融合通信、面向工业自动化差异化5G QoS服务,以及5G与现有工业通信协议,如modbus、profibus等技术的融合。为加速5G网络在行业领域应用,产业还需进一步考虑技术生命周期匹配、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生态系统建设等。

工业中的5G应用

为加深产业对行业实际生产管理流程的理解,广州明珞介绍了其仓库智能管控、点焊质量检测、控制和数据采集、设备运维四大核心数字化转型场景及实施效果。在仓库智能管控场景,通过部署组网式无源物联系统,在物料上张贴RFID标签,实现了物料信息的全数字化统计,并实现了自动化盘点、出入库、定位等能力,极大提升了仓储管理效率,解决了传统模式主要依赖人工和表单盘点统计信息,效率低、易出错,且错误无法追溯等问题。在点焊质量检测场景,通过云边端协同技术,在云端训练模型、本地部署,极大提升了智能质检的效率和灵活性,解决了传统人工抽检效率低、本地训练模型算力有限、开放性差等问题。在控制和数据采集场景,通过部署PLC融合网关,可实现生产数据快速采集,并通过5G网络发到云端,进行后续分析和计算。在设备运维场景,通过5G+AR智能运维,实现了专家远程协助现场人员进行操作和维修,极大提升了现场设备运维效率。

·行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面向垂直行业数字化、无线化、智能化需求,行业物联网关键技术聚焦感知、连接、算力三大方向,为行业提供融合、可靠、智能的物联网服务能力,助力5G与行业生产管理深度融合。

感知

●蜂窝无源物联网,千亿级连接的数字化基础:面向垂直行业对无源化、易部署、免维护的终端需求,华为介绍了蜂窝无源物联技术的总体构想,提出蜂窝无源物联网有望成为千亿级物联网连接的基础使能技术。面向海量终端并发通信、远距离数据传输等需求,与产业共同探讨了系统组网设计、空口设计、终端设计思路,并提出新型无源物联技术在仓储物流、电力、畜牧、资产管理等场景的应用潜力。在蜂窝无源物联网的未来部署和应用中,运营商会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产业各界联合探索商业模式。

●环境供能赋能蜂窝无源物联网:蜂窝无源物联标签是万物数字化标识的基础,当前无源物联标签存在灵敏度低、可采集信息少、存储信息少等问题。为实现无源物联标签的全面性能提升,上海坤锐电子提出“开源节流”是无源物联标签的技术发展路径,其中低功耗传感数据获取、低功耗处理器存储器、高灵敏度RF收发技术和无线能量获取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针对这些问题,坤锐介绍了其基于高灵敏度射频能量获取、温差能量采集、超低功耗接收机等技术的芯片解决方案。同时指出,芯片是无源物联终端的关键,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源物联网芯片十分迫切。

连接

●面向行业的5G确定性通信:确定性通信是实时多媒体、远程控制、设备自动化、工业控制等场景的核心需求,随着行业对无线化需求的增强,确定性5G成为无线确定性通信的核心。爱立信首先回顾了3GPP R16、R17为支持确定性通信而引入的新技术集合。面对行业新需求,爱立信介绍了R18进一步提升了5G端到端确定性能力,包括5G与Detnet融合、时钟同步能力增强、QoS/AF增强以及TSN互通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确定性5G在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场景的试点情况。

●面向行业的5G上行增强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港口、交通、钢铁、电力、矿山等行业对单用户、单小区的大上行吞吐量提出明确需求。中兴通讯提出,为满足行业大上行需求,5G网络及终端的性能和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创新。网络方面,中兴通讯重点介绍了专属帧结构、载波聚合、全上行、超级MIMO等上行增强技术,其中:3U1D专属帧结构提升上行资源占比;载波聚合实现多个载波上下行同时传输数据;全上行技术利用新增频段全部用于补充上行;超级MIMO可提升小区用户体验并通过SDMA提高容量。终端方面,中兴通讯介绍了通过终端聚合技术,可整合多个UE的能力,实现上行能力提升。上述技术特性的结合有望全面提升行业专网的上行能力,解决5G专网在行业实际场景中的上行能力受限问题。

算力

●现场级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及发展趋势: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对高效计算、数据安全等需求进一步提升。浪潮首先介绍了行业边缘计算存在的痛点及需求,包括:1)由于设备和系统异构,行业存在数据孤岛问题,行业对数据统一分析、实时计算需求强烈;2)目前行业数据未充分利用,主要由于OT领域技术壁垒高,行业生产影响因素多,行业对数据全面分析,统一管理需求强烈;3)由于传统设备不具备智能化运维能力,传统设备运维人工消耗大、效率低,行业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强烈。为解决以上问题,浪潮介绍了基于5G网关的现场级边缘计算解决方案,通过软硬件能力提升、算法提升、协议融合,一是通过模块化网关能力设计解决了行业设备定制化程度高、交付周长问题,二是通过协议转化、多算法集成等实现异构网络兼容,可以赋能多种行业场景,三是通过软硬件能力升级提升并发能力,并提升自动化运维管理能力。

●基于连接,边缘计算的衍生价值:垂直行业场景多样化、需求碎片化,面向行业需求的生态系统及能力集成十分重要。诺基亚首先提出边缘计算是切入行业、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关键点,主要原因是:1)垂直行业对连接和本地计算需求强烈,蜂窝网络具备较强优势;2)面向行业的边缘计算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及应用,运营商均走在前列;3)边缘侧的计算能力整合可以根据行业应用需求灵活配置。其次,诺基亚介绍了其MX行业边缘云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缩短边缘计算从创新到变现的时间,另一方面可提供高效、安全的计算能力,同时实现了简单便捷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拓展能力。


本文来源:网络